【JD-JS1】,山東競道光電,十年深耕水文設備。
暴雨如注,城市街道瞬間化作湍急河流,車輛被困,交通癱瘓——這樣的場景在許多城市夏季汛期屢見不鮮。公路積水不僅造成交通中斷,更直接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。近年來,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,公路積水監測點正悄然成為守護道路安全暢通的“前沿哨兵",通過科技手段為出行安全筑起一道堅實防線。
一、實時監測,精準預警
傳統積水監測依賴人工巡查和群眾上報,存在滯后性和局限性。而現代化積水監測點通過安裝液位傳感器、視頻監控設備、雨量計等物聯設備,能夠24小時不間斷采集路面水位數據。當積水深度超過預設閾值,系統會自動觸發預警,實時推送至交通管理部門和導航平臺。
某市在下穿立交橋等低洼路段布設監測點后,去年汛期成功預警17次嚴重積水事件,交管部門提前實施交通管制,避免了156輛車輛涉險被困,有效減少了經濟損失和救援壓力。
二、多維聯動,智能響應
積水監測點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智慧交通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。監測數據接入城市大腦平臺后,可與交通信號燈、電子告示牌、導航App等多渠道聯動:
自動觸發前方道路積水提示
實時規劃繞行路線引導車輛分流
調整信號燈配時為疏散爭取時間
同步推送至環衛部門及時調度排水作業
這種多維聯動機制形成了“監測-預警-響應-疏導"的完整閉環,大幅提升了城市應對突發天氣的應急處理能力。
三、防患未然,規劃賦能
積水監測點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實時預警上,其長期積累的數據更是城市規劃和應急管理的重要依據。通過分析歷史積水數據,相關部門可以:
識別城市排水系統的薄弱環節,為管網改造提供數據支撐
優化防汛物資布點,提高應急響應效率
完善道路設計標準,避免新建道路產生積水點
為保險行業提供理賠定損依據,減少糾紛
四、未來展望:從監測到預測
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,積水監測系統正從“實時監測"向“超前預測"升級。通過融合氣象預報、地形數據、歷史積水記錄等多源信息,新一代監測系統能夠提前2-6小時預測重點區域的積水風險,實現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防控的轉變。
同時,5G技術的低延時特性讓視頻監控畫面能夠實時回傳,結合圖像識別算法,可自動識別被困車輛和人員,進一步提升救援效率。
公路積水監測點雖小,卻是智慧城市建設中不可h缺的基礎節點。它們默默佇立在城市道路旁,如同忠誠的衛士,用數據構建起一道無形的安全網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監測網絡的日益完善,這些“智慧哨兵"將為我們的出行安全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,讓即使在暴雨如注的夜晚,每條歸家之路也都能明亮而安全。
掃碼加微信
移動端瀏覽